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注解
1、秦淮:河名,源出江蘇省溧水縣,貫穿南京市。
2、商女:賣唱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樹后庭花》,后人亡國之音。
譯文
煙霧彌漫秋水,月光籠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邊酒家。
歌女為人作樂,那知亡國之恨?
她們在岸那邊,還唱著后庭花。
創作背景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恫辞鼗础芬簿褪窃谶@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游宴的場所,“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詩人夜泊于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艷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泊秦淮》。
賞析
賞析一
這首是即景感懷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華一時。目睹如今的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轍,無限感傷。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敘事,點明夜泊地點;三、四句感懷,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灑脫;由歌曲之靡靡,牽出“不知亡國恨”,抨擊豪紳權貴沉溺于聲色,含蓄深沉;由“亡國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調,借陳后主之尸,鞭笞權貴的荒淫,深刻犀利。
賞析二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載于《全唐詩》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趙其鈞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過城中流入長江,兩岸酒家林立,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游宴的場所。唐王朝的都城雖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兩岸的景象卻一如既往。
有人說作詩“發句好尤難得”(嚴羽《滄浪詩話》)。這首詩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響的,那兩個“籠”字就很引人注目。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靜,而又隱含著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氣氛又是那么濃。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關聯的,所以讀完第一句,再讀“夜泊秦淮近酒家”,就顯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詩人的活動來講,該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景色,不過要真的掉過來一讀,反而會覺得平板無味了。詩中這種寫法的好處是:首先它創造出一個很具有特色的環境氣氛,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造成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這是很符合藝術表現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這么處理,就很像一幅畫的畫面和題字的關系。平常人們欣賞一幅畫,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畫面(這就猶如“煙籠寒水月籠沙”),然后再去看那邊角的題字(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詩人這樣寫也是頗合人們藝術欣賞的習慣。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卻很值得玩味。這句詩內里的邏輯關系是很強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個字又為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使之更具有個性,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也照應了詩題;后三個字又為下文打開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因此,從詩的發展和情感的抒發來看,這“近酒家”三個字,就像啟動了閘門,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絕。這七個字承上啟下,網絡全篇,詩人構思的細密、精巧,于此可見。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么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可見詩說“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逗笸セā?,即《玉樹后庭花》,據說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后主所制的樂曲,這靡靡之音,早已使陳朝壽終正寢了??墒?,如今又有人在這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這不禁使詩人產生歷史又將重演的隱憂。“隔江”二字,承上“亡國恨”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后主依然沉湎聲色。“猶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串成一線,意味深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于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堪稱“絕唱”。這兩句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衰敗的晚唐現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
名家點評
李錦文:《泊秦淮》則反映了南朝陳國那些醉生夢死的貴族們竟然不知道隋朝已經陳兵江北,南朝政權搖搖欲墜,甚至還在用陳后主創制的《玉樹后庭花》那種靡靡之音叫歌女們演唱。因此所謂“商女不知亡國恨”,實際上指的是那些貴族,那些當權者。因為歌女唱什么歌是不能由自己決定的,而是要按客人們指定的曲目來演唱的。詩人在這里是用的曲筆,矛頭是指向那些無恥而又無聊的貴族統治者,將這種歷史的教訓用短短的一首七絕就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不得不佩服詩人手段的高明。
樊修章:在《泊秦淮》這首詩中,杜牧更是以政治家的深沉表達了對時事的憂慮。第一句寫暮煙涼月籠罩著寒水荒沙,一片凄涼。第二句視點變換,由遠景切換為近景,鏡頭對淮河邊一家酒家。后兩句畫面再次切換,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正在唱《玉樹后庭花》的歌女,由此引發出詩人對“商女不知亡國恨”的深沉感慨?!队駱浜笸セā肥顷惓瘻缤銮跋﹃惡笾髦谱鞯母枨?,被后世稱為亡國之音。那個歌女唱的也許真是《玉樹后庭花》,也許只是一般的流行歌曲。但由于詩人心中有一幅陳后主荒淫亡國的圖象,而且蜻蜒點水一樣老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疊合點。此情與歌女唱歌的此景一碰,立即爆發出靈感的火花,詩人眼前就展現出一個新天地。他表面上是指責賣唱的歌女不顧國勢的日益危機,還在唱這種靡靡之音,實際是指責晚唐士大夫毫無心肝,在國家風雨飄搖的時刻,還這么醉生夢死地享樂。
喜歡此文的還喜歡。。
- 1 秋夕(杜牧)
- 2 贈內人(張祜)
- 3 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
- 4 寄揚州韓綽判官(杜牧)
- 5 夜雨寄北(李商隱)
- 6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 7 贈別二首·其二(杜牧)
- 8 宮中詞(朱慶馀)